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做美食 >>  
几款名菜的来由
  日期:2007-4-23     来源:网络
 

                                            :::东坡肉:::
  据传,北宋文豪苏东坡两次来杭任太守,浚湖筑提,杭州百姓为感谢他"抬猪挑酒”,他嘱家人按他的烧肉方法将猪、酒烹制成菜并犒劳民工,他们食用了这香酥味美的肉后称它为"东坡肉”。杭州菜馆也效法仿制,至今东坡肉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制作时,选用细皮薄膘五花条肉,用冰糖、酱油作佐料,以绍酒代水,将切成块状的肉置入小葱填底的沙锅,密封上蒸,不走原味,有酥而不碎、肥而不腻的特点。

            :::宋嫂鱼羹:::
  据传,北宋汴梁人宋五嫂,随宋室南迁来临安(今杭州),和小叔一起在西湖以捕鱼为生。一天,小叔患了重感冒,宋嫂用红椒、姜、酒、醋等佐料烧了一碗鱼羹,小叔喝了这鲜美可口的鱼羹不久病愈了。有一次,宋高宗赵构品尝了她做的鱼羹,大加赞赏。从此,这道菜就称"宋嫂鱼羹”,她开的店生意更加兴隆。烹调时,先将作主料的鳜鱼蒸熟剔去皮骨,加上火腿丝、香菇、竹笋末及鸡汤等佐料烹制而成。成菜色泽悦目,鲜嫩润滑,味似蟹羹,故又称"赛蟹羹”。

            :::虾爆鳝面:::
  此面为杭州百年老店奎元馆的特色招牌面,与"片儿川面”一起成为该店的两个名牌面点。奎元馆是一家经营宁式大面的老店,初名奎和馆,由一做小本生意的安徽人在清同治六年(1867年)开办。原址在杭州望仙桥堍,1911年迁到中山中路三元坊。相传该店从第二代店主开始经营宁式大面,买卖灵活,生意兴旺。一日店里来了三位进京赶考的穷秀才,要吃"沃面”(最低档的面),店主吩咐厨师每碗加了三个囫囵蛋,以喻他们连中三元的好意。不久,其中一人中了解元,特地来向店主致谢,并挥笔写下"魁元馆”三字,店主把魁改为奎,这便是奎元馆店名的由来。 http://www.hhee88.com

             :::干菜鸭子:::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见江南水乡鸭子满湖,顿生尝鲜之意。而此时已近晌午,厨子情急生智,撒了一把干菜和鸭子一道烹制。鸭子身上的细毛被黑乎乎的干菜一裹,难辨真假。乾隆皇帝吃后大赞味道鲜美,一道名菜也就诞生了。

              :::白云猪手:::
  是广东的一道历史名菜。相传古时,白云山上有一座寺院。一天,主持该院的长老下山化缘去了,寺中的一个小和尚乘机弄来一只猪手,想尝尝它的滋味。在山门外,他找到了一个瓦坛子,便就地垒灶烧煮,猪手刚熟不久长老化缘归来。小和尚怕被长老看见,触犯佛戒,就慌忙将猪手丢在山下的溪水中。第二天,有个樵夫上山打柴,路过山溪,发现了这只猪手,就将其捡回家中,用糖、盐、醋等调味后食用,其皮脆肉爽、酸甜适口。不久,炮制猪手之法便在当地流传开来。因它起源于白云山麓,所以后人称它为"白云猪手”。

           
             :::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是四川著名的特色菜。相传清代同治年间,四川成都北门外万福桥边有一家小饭店,女店主陈某善于烹制菜肴,她用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酱等烧制的豆腐,麻辣鲜香,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欢迎。当时此菜没有正式名称,因陈脸上有麻子,人们便称为"麻婆豆腐”,从此名扬全国。100多年来,随着川菜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川菜馆,乃至海外一些华侨开设的中国餐馆,都经营此菜,前不久日本商人还模仿四川的"麻婆豆腐”制成罐头食品,销往世界各地。

             :::鱼头豆腐:::
  苏菜中有一道名菜叫做"鱼头豆腐”,它的来历据传是来自乾隆下江南的趣话:乾隆微服出访到吴山,在半山腰逢大雨,淋成落汤鸡。他饥饿交加,便走进一独居人家找食品充饥。屋主王润兴是一个经营小吃的小贩,见来人如此模样,顿生同情心,可是家贫,便把没卖出去的一个鱼头和一块豆腐加一些调料放进一个破沙锅中炖好给乾隆吃。这时的乾隆便觉得这菜比宫中的山珍海味还好吃。乾隆再次到吴山,他没忘记这位王小贩,又去这间破屋子,对王说:你手艺这么好怎不开一个饭铺,王说:我自己都吃不饱,哪有钱开店。乾隆就赏赐他500两银子,还提笔写下"皇饭儿”三个大字,落笔竟是"乾隆”二字。王润兴这才知道他遇上了当今皇帝,惊得长跪不起。从此,王润兴便把乾隆御笔"皇饭儿”挂在中堂,专营鱼头炖豆腐。


              ::: 叫化鸡:::
  有一道名菜,其菜名很有趣,叫"叫化鸡”又叫"富贵鸡”,用贫富来命名这道菜是有来由的:"叫化鸡”原出于浙江杭州,是一些穷苦难民即"叫化子”或偷或讨来的鸡,经过烧热的土焗熟而成,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街头来。当年,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江南,不小心弄得破衣烂衫流落街头,其中一个叫化子头儿香他可怜,便把当认为美食的"叫化鸡”送给他吃,乾隆困饿交加,当然觉得这鸡异常好吃,急问其名,叫化头儿不好意思说这鸡叫"叫化鸡”,便胡吹这鸡叫"富贵鸡”。乾隆就说这"富贵鸡”好吃。事后才知道这个流浪汉就是当今皇上。这"叫化鸡”也因为皇上金口一开成了"富贵鸡”,并成为名菜。
            
             :::白煮肉:::
  北京传统名菜,此菜创始于明末的满族,至今约有300多年历史,清入关后从宫中传入民间。北京"砂锅居”饭庄制作此菜最为著名。传说,清乾隆六年(1741年),砂锅居初建时,用一口直径133厘米的大砂锅煮肉,每天只进一口猪,以出售白肉为主,由于生意兴隆,午前便卖完,摘掉幌子,午后歇业,于是在民间逐渐流传开一句歇后语:"砂锅的幌子--过午不候”。

          
             ::龟汁狗肉:::
  安徽名菜之一,传说汉高祖刘邦年轻时,常到其以宰狗为业的娘舅处"揩油”,娘舅赶之不去,甚为厌恶。一次娘舅忍无可忍,便拉起吊桥,下了逐客令。谁知刘邦并不死心,骑上一只大乌龟泅水而过。娘舅一口恶气无法出,将大乌龟杀了,扔进狗肉锅里。没想到狗肉出锅后让人口涎大流,龟汁狗肉便由此而来。

                       
            :::孔府一品锅:::
  一品锅之名源于孔府,是由皇帝赐名的一款孔府名菜,孔子后代承袭衍圣公,在明、清两代封爵为"当朝一品”官衔。乾隆皇帝赐孔府《满汉全席》银餐具中最大的一件,称当朝一品锅。另外还有一种圆形不分隔的一口锅,名曰"钟鼎一口品锅”。后来的一品锅、鱼翅一品锅、海参一品锅、什锦锅、素锅等。

            :::湖州粽子:::
  "诸老大”粽子的创始人是诸光潮,1910年,他开了一家粽子店,取名为"诸老大”,诸老大最出名的是细沙甜粽和鲜肉咸粽。诸老大粽子不仅已成为湖州人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食品,而且也成了馈赠礼品。由"诸老大粽子店”发展而成诸老大食品总店。
             
::宫保鸡丁:::
  四川传统名菜。传说是清末宫保(太子少保的尊称)丁宝桢的家厨创制而得名。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人,清咸丰进士,讲究烹调,任山东巡抚时,曾雇用名厨数十人为家厨,请客时常有"炒鸡丁”一菜。后调任四川总督,便将此菜引进四川,与四川嗜辣的习俗相结合,并加以改进,以此宴客,备受欢迎。后烹制方法泄露出去,为餐馆采纳经营。此菜被人命名为"宫保鸡丁”。现已风靡全国。各地的品种略有差异,并有将鸡丁演化为肉丁的宫保肉丁等。

          ::东安子鸡:::
  是湖南传统名菜,它始于唐代。相传唐玄宗开元年间,湖南东安县城里,有一家由3位老年妇女开的小饭馆,某晚来了几位经商客官,当时店时菜已卖完,店主提来两只活鸡,马上宰杀洗净,切成小块,加上葱、姜、辣椒等佐料,经旺火、热油略炒,加入盐、酒、醋焖烧后,浇上麻油出锅,鸡的香味扑鼻,口感鲜嫩,客官吃后非常满意,事后到处宣扬,小店声名远播,各路食客都慕名到这家小店吃鸡,于是此菜逐渐出名,东安县太爷风闻此事,也亲临店品尝,为之取名为"东安子鸡”,此菜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成为湖南最著名的菜肴。

           ::组庵鱼翅:::
  此菜是清末湖南督军谭延岂家宴名菜,谭延岂字组庵,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他的家厨曹敬臣,跟随谭先生多年,摸透了谭的食好,经常花样翻新,他将红煨鱼翅的方法改为鸡肉、五花肉与鱼翅同煨,成菜风味独特,备受谭延岂赞赏。组庵先生无论自己请客或别人请他吃饭,都按他的要求制作此菜,后来人们称为组庵大菜,饭誉三湘。

           ::佛跳墙:::
  传说这是御膳掌勺人卷辅盖前的最后"佳作”。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勒令厨子若再做不出口味翻新的菜肴就扫地出门。厨子苦叹山穷水尽,作好了卷辅盖的打算。最后一次掌勺时,他索性将各色菜料"一锅端”,在烹调上使出浑身解数。岂料这锅菜异香扑鼻,引得隔壁修行多年的老和尚爬墙张望。因此而保住了饭碗的厨子就把这道菜叫做"佛跳墙”。

           ::葱炒牛肉丝:::
  清李鸿章的随员李厚基到徐州,徐州豪绅为了讨好他,在快活林酒家宴请他。席间,李厚基乘兴畅谈他随李鸿章访问欧美的经过,谈到吃牛肉问题,他说李鸿章在美国吃的洋葱炒牛肉丝。鲜嫩微甜稍辣,得到李大人的称赞。遗憾的是,李大人没有在中国吃到可口的洋葱炒牛肉丝,李厚基谈时毫无目的,而快活林主要股东之一、商会会长徐厚基听后,感到这正是显示快活林厨师特长的大好机会,他马上与厨师张继阁商量。过了一会儿,一道鲜美的洋葱炒牛肉丝端上桌来,李厚基吃了几口,大为惊叹,说他没想到徐州能做出这样鲜嫩的牛肉丝,便询问其故。徐厚基答道:"这是我店名厨张继阁用‘软炒法'炒制的。所以老牛肉质虽老,如掌握好火候,也能炒得鲜嫩。”李厚基听了十分赞赏,从此,洋葱炒牛肉丝就成为徐州名馔,前来快活林品尝者络绎不绝。

           ::吴山酥油饼:::
  相传1000多年前(五代末期),赵匡胤与南唐李升在安徽省寿县交战时,当地百姓用栗子面制成酥油饼支援赵军。后来赵匡胤获胜,于公元960年在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建立北宋王朝,当了皇帝,仍思念栗子饼,经常命御厨制作此饼,并把此饼取名为"大救驾”。高宗时,迁都临安(即杭州),也喜食此饼,后由御厨传至民间,人们也仿制此饼,改用面粉起酥,在吴山风景点制成吴山栈油饼出售,被誉为"吴山第一点”。久而久之,闻名遐尔,经久不衰,此小吃在杭州流传至今。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
   最新资讯   相关资讯
·eBay将公寓租赁网站Rent.com出售给Pri
·高德地图的用户总数已经突破5000万
·微软正在针对中国市场做一项大规模投资
·起步公司(ABC品牌)荣膺“福布斯2012
·微软将大力加强对中国云计算投入
·四川名菜:麻婆豆腐的做法
·湘派名菜逐个数
 
版权所有 湖南城市网 www.hhee8.com
©2007 - 2015 CopyRight hhee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的文章、数据仅供参考,风险自负。